|
简体 繁体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 媒体焦距 > 正文
媒体焦距

解锁“水中精灵”的生物密码——记2024年湄公河柬埔寨段与洞里萨湖渔业资源调查记

日期:2024-12-24 09:13      作者:     来源:     字体大小 [ ]

澜沧江—湄公河是全球淡水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河流之一,鱼类种类数远多于我国的长江。近几十年来,在气候变化、水电等涉水工程开发、非法捕捞等影响下,湄公河生态环境压力凸显,水生生物资源衰退趋势明显,物种濒危程度加剧,多样性水平降低,保护形势日益严峻。

为有效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积极与澜湄各国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生态保护合作,切实推动澜湄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及濒危物种保护工作。在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的支持指导下,2019年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淡水中心”)开始实施“澜沧江—湄公河水生生物保护及渔业合作项目”。

项目调查团队在湄公河柬埔寨段,多次开展鱼类等水生生物调查,基本掌握了湄公河柬埔寨段和洞里萨湖鱼类等水生生物组成、资源量及环境影响因素,相关成果为柬埔寨湄公河流域资源养护和物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今年11月,调查团队再一次开启跨境之旅,重回柬埔寨湄公河畔与洞里萨湖,描绘湄公河生命图谱。

图片

洄游物种标记

大河追鱼,逐梦天涯


在这条古老而神秘的河流里,每一次的“渔获”,都是对生命奥秘的温柔触碰,是对大自然无尽宝藏的一次深情致敬。

在这片广袤的水域中,生活着一些具有独特生活史的鱼类,每年繁殖季节,像巨暹罗鲤、查菲窄尾魟、低眼巨鲇等鱼类,会“统一队形、统一步伐”向目的地行进,会不约而同地聚集一处,宛如一场盛大的水下聚会。

我们对这些神秘的鱼类充满了好奇,创新使用了传统调查方法和新型探测手段,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物种,开展标志跟踪试验。通过实地调查、标记放流和资料收集,引领我们有条件跟随鱼儿的“步伐”,正在逐渐了解其洄游特性和生活规律,期待逐步解锁柬埔寨湄公河流域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命奥秘。

为圆满完成这次跨国调查,队员们夜以继日,“连轴转”成为工作常态,这不仅是身体上的艰苦跋涉,更是心灵深处对水中精灵的执着追求。

采集样本,解锁奥秘


在炎炎夏日的炙烤下,淡水中心年轻的调查队员们不辞辛劳,穿梭于水域与“实验室”之间。下网、收网、采集样品,不是在采样的征途上疾驰,便是在“实验室”里处理分析样品。时常,一个地方的样品处理刚刚结束,又要背起行囊,匆匆奔赴“新的战场”。

每天收网、采样完成后,调查团队便开始鱼类分类鉴定和测量称重。队员们会耐心统计鱼类的种类、数量、重量,仔细测量鱼类全长、体长、体重,“登记造册”,仿佛是在为水下的生灵们编织一份详尽的户口簿。结合解剖分析,逐步掌握了鱼类的种群结构、生长特性、摄食习性等,这都为更深入了解湄公河鱼类奠定了基础。

对于形态完整的样本,我们将其制成标本展示,期待着能成为一扇窗,让更多人窥见斑斓的湄公河鱼类世界,唤醒人们对野生鱼类的保护意识。

在美丽的湄公河畔、洞里萨湖边,早出晚归的中国科考调查团队,也如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行而不辍,事必有成


澜湄渔业合作,远不只有水生生物调查,还包括水生生物保护、联合执法及增殖放流、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推广、保护管理与养殖技术国际培训、政策研究等。

淡水中心与柬埔寨渔业管理部门合作,在干丹省国家水产养殖发展研究所设立水生生物保种示范区,用于柬埔寨湄公河流域珍贵濒危物种保种、救护及保护研究,争取将示范区打造成柬埔寨湄公河流域珍贵濒危物种的避风港,为这些水中精灵提供一片天地,未来岁月依旧能在湄公河中自由游弋、生生不息。

通过持续实施“澜沧江—湄公河水生生物保护及渔业合作项目”,必将逐步提升澜湄国家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物种保护能力,切实推动澜湄国家水产健康养殖新模式创建与技术升级,促进澜湄国家渔业可持续发展,增进各国人民福祉,建设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淡水中心调查团队齐心协力、精诚合作,以坚定意志和辛勤付出,展示了我国青年一代科技工作者精神风貌;为推动澜湄水生生物保护及渔业合作走深走实,为谱写国际合作新篇章,奉献中国力量。

作者:王银平
编辑:杨钧丞
转载自《中国渔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