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邀请,我中心遗传育种研究室副主任、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鲤鱼复合育种岗位科学家董在杰研究员于4月25日至5月11日第三次赴尼泊尔担任TCP项目“Improving the genetic quality of carp production in Nepal”(“改良尼泊尔鲤科鱼类的遗传品质”)的国际顾问。 董在杰研究员此次赴博卡拉水产研究中心(Fisheries Research Center, Pokhara)指导鲤的遗传改良项目,以尼泊尔5个地方的鲤养殖群体作为育种材料,采用完全双列杂交的形式建立选育家系,开展基于数量遗传学分析和家系选育鲤综合选育。通过设计配组方案、指导亲本选择、人工催产、苗种培育等技术,克服亲本不足的局限,成功获得26个选育家系,目前正在早期隔离培育过程中。董在杰研究员还分别检查了巴拉瓦(Bhairahawa)和博卡拉的育种中心去年从我国引进的鲤、鲢、鳙和草鱼的生长情况,指导两地的技术人员对这4个品种的鱼进行了标记,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并设计了适宜的养殖培育模式。董在杰研究员还指导尼泊尔农业研究委员会(Nep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Council, NARC)渔业研究处(Fisheries Research Division, FRD)的科研人员运用相关的软件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所需的引物设计和遗传数据分析。离开尼泊尔前,董在杰研究员还为育种中心分别制订了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的详细计划,包括具体的步骤、要求和所需的设备条件等。 董在杰研究员此次赴尼泊尔执行FAO顾问任务的过程中,先后遭遇40度以上的高温和喜马拉雅山脉雪崩造成山洪暴发、河水泛滥的威胁,董在杰研究员积极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完成了任务,受到了FAO官员和尼泊尔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好评。
(水产遗传育种研究室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