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 繁体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合作 > 国际交流 > 正文
国际交流

董在杰研究员赴尼泊尔执行FAO项目

日期:2011-06-09 00:00      作者:     来源:     字体大小 [ ]

 

5月15日-6月5日,应FAO(联合国粮农组织)邀请,我中心遗传育种研究室副主任、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鲤鱼复合育种岗位科学家董在杰研究员赴尼泊尔担任TCP项目“Improving the genetic quality in carp seed production in Nepal”(“改良尼泊尔鲤科鱼类苗种遗传品质”)的国际顾问,指导尼泊尔博卡拉水产研究中心(Fisheries Research Center, Pokhara)进行鲤的遗传改良项目,同时对尼泊尔即将从我国引进的鲢、鳙、草鱼和鲤等4个群体的种质管理、繁育等方面做出具体安排。
    在尼泊尔期间,董在杰研究员与FAO项目官员、尼泊尔项目协调人、有关专家等一起对这次任务的具体安排和实施方案进行了研讨,并在博卡拉水产研究中心对来自几个育种中心的近20位高级技术人员进行了理论和技术培训,内容涉及鱼类遗传育种的方法、水产动物遗传改良项目的设计、鱼类种质管理、鱼类种质的分子遗传学分析等。同时结合福瑞鲤选育工作的经验,指导他们进行了鲤育种综合选育项目的设计和实践(选用来自5个地方的鲤养殖群体,设计配对建立了50个家系的选育基础群体)。董在杰研究员还对尼泊尔即将通过我中心从我国引进的鲢、鳙、草鱼和鲤等4个群体的种质管理和繁育等方面的各个环节做出了具体安排,并抽出3天时间给尼泊尔农业研究委员会(Nep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Council, NARC)渔业研究处(Fisheries Research Division, FRD)的科研人员在分子遗传学分析方面进行了指导和操作示范。
    董在杰研究员此次指导尼泊尔实施的鲤改良项目是该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鱼类遗传改良项目。在董在杰研究员的指导、示范下,尼泊尔的技术人员在鱼类育种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方面都积累了经验,为今后持续开始鱼类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尼泊尔的鲤科鱼类养殖在该国的水产养殖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从未进行过鱼类的遗传育种工作,因而导致近年来该国的苗种质量普遍下降。2008年底,董在杰研究员应邀赴尼泊尔考察后撰写了该项目的申请报告,经FAO批准,该项目今年正式立项并启动。项目总经费43.7万美元,执行期限为2年。董在杰研究员此次赴尼泊尔是执行该项目的首次顾问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