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 繁体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园地 > 党建动态 > 正文
党建动态

《扎根基层服务渔民 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优秀党员徐钢春

日期:2013-09-11 00:00      作者:     来源:     字体大小 [ ]

    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的我,深知渔民生活绝非水族箱中游弋的观赏鱼般光鲜亮丽、五彩斑斓,水产工作者就是要雨里来泥里去,要接受数九严寒裂冻、炎热酷暑的考验,成为真正的“养鱼人”。2003年,刚刚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进入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工作的我,自己都没有把握是否能坚持这份工作,更不用说成为水产科研的“耕耘者”。工作十年来,是渔民的一点一滴的欢乐、一分一厘的满意,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实验台前放飞理想、池塘河边脚踏实地,一天天收获“富足”的滋味。

苦中有乐  坚守一线盼成果

    “于科研路上默默耕耘,在生产一线吃苦耐劳”是我不变的信念。每一项的科研项目和成果的取得,都来自人们看不到的地方有源源不绝的能量供养,只有来源于扎实的基层经验才能为结出丰硕的科研成果提供最充足的养分,使学术之果日益丰硕。
    我的“泥腿子”师傅顾若波老师常对我说:“小徐,水产人千万不要到了一把年纪都不会干给鱼苗充氧打包这种基础活儿。”于是每年春暖花开的季节也就成了我手指起泡长茧的时候,也正是他的言传身教、乐观豁达激励着我一步步向前。
    2008年冬天,我被课题组派到江阴渔场蹲点,那时的繁忙、辛苦为我积累了终生难忘的精神“财富”。为了观察水面动静,我在池塘边一蹲一天是家常便饭,有时候晚上就靠一把手电筒巡塘至深夜,生怕漏掉了哪怕是一瞬间,真是恨不得钻到水底来观察鱼的活动。为了研究鱼的食性,我常常凌晨二点就要爬起来拉网取样,渔场的技术人员开我玩笑说:“徐工,你真是要鱼不要命的拼命徐郎!”看着公务繁忙的徐跑研究员都躬身生产一线亲手抓方案的制定、实施,年近半百的顾若波研究员仍整日泡在水中,我这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还有什么理由喊苦喊累?当然,给我带来最大动力的是收获,我庆幸自己是科研后辈中少数见证刀鱼胚胎者之一,那兴奋劲儿至今都难以忘记,以至于忘记了在观察连续的胚胎发育时多少个三个昼夜不得合眼,一刻不敢走神,眼红肿胀。在成果面前,痛苦每次总是显得那么容易被遗忘。

不舍信念  团结奋进共钻研

    多年的摸爬滚打提升了我在业内一点点儿的知名度,多家企业甚至想高薪聘请我加入。但长期的科研生活给我带来的乐趣是无法以“金钱”来衡量的。我承认,在当前这个时代,“金钱”对我有绝对的诱惑力,但当我想到成功完善了科研支撑实验平台、与志同道合的同事攻坚克难,享受一些阶段性创新带来的小小的成就感,能为更多的渔民增收服务,心中涌起的满足感对我的诱惑力似乎更能无限扩大。
    为了更好地观察刀鱼组织,我开始学习“组织石蜡切片技术”,由于自身能力所限,起初我把自己限制在了书本的框架中,怎么也不能成功进行切片。我开始进行相关原始资料查阅,并找到了时任江原医院病理科王铁生主任,专门向他学习“组织石蜡切片技术”。在掌握了石蜡连续切片技术后,我建立起中心第一个组织切片技术平台和切片分析技术。当时由于课题组人员配备尚不完善,前期准备工作都必须我一个人来完成,器皿强酸浸泡、清水冲洗、蒸馏水冲洗、包裹、高压灭菌,这样的实验准备次复一次、日复一日,占用了我大量的工作和业余时间。我深知每个细节都马虎不得,任何的科学实验都来不得半点虚假,没有扎扎实实的科学实验就没有高端精尖的科研成果,所以枯燥重复的实验在我做来似乎永远充满了神秘感,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
    “一个人的战斗是不会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的。”“十二五”以来,我们课题组承担国家、省部级及地市级的大大小小的科研项目十余项,然而在人力上却远远跟不上项目的需要,所以如何整合团队力量,提升团队战斗力,成了解决人力危机的最可行的办法。我在自己的项目研究过程中琢磨出了一套“高效工作安排表”,在项目申报成功后,我对所有我们课题组项目进行整合,打破“课题”限制,按照课题组所有人的专长进行工作分配,并对每个人的工作进行进度安排,定期召开课题组所有人员的会议,及时交流和收集每个人的实验成果,以便供整个课题组进行成果运用。这样的方法在高强度的项目任务中,不仅提高了项目成员的科研水平,提升项目完成的质量,更让整个团队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感受到了团队合作带来的成就。

品味舍得  甘于奉献喜收获

    2011年4月23日,我的儿子诞生了。当听到儿子那第一声清脆的啼哭,我的心情无法形容,当第一眼看到他黑亮的眼睛,那一瞬我的心里涌满了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和初为人父的喜悦,好想一直呆在他身边陪伴他成长的每一个精彩瞬间。然而,还来不及好好照顾儿子和刚临盆的妻子,我就得赶回渔场,辛苦了大半年培育的刀鱼妈妈也即将产卵,她们也需要我的照顾。尽管我知道即使我不在渔场,技术员一样能开展工作,但心里还是有些不放心,刀鱼就像是我用心孕育的孩子,哪能要出生不看上一眼啊?就这样我还是忍痛告别老婆和孩子回到了渔场,投入到一年一度的刀鱼人工繁殖工作中。
    等我再回到家中,稍有时间好好陪陪孩子和爱人的时候,我已经错过了孩子的好多第一次,已经能看着小家伙灵活的在家中爬来爬去,也看到了孩子眼中对我的陌生感。不过,至今想来,就算重新让我选择一次,我的决定还会是那样,因为我亲历了长江三鲜之一的“刀鱼”首次成功进行人工繁殖的过程。如今我早前蹲点的单位已经跻身江苏省龙头企业的行列,这离不开我们中心的科技支撑,也凝聚着我的汗水。
    有时候,我爱人会对儿子说:“你爸爸跟鱼儿亲!”在我听来,这不是抱怨,而是爱人对家庭沉沉的付出,对我梦想默默的支持!我只能说按照目前的状况来看,我算得上是个合格的“鱼爸爸”,对于儿子和家庭,我有着太多的无奈与抱歉。
    都说“十年磨一剑”,在我这应该是“十年磨一刀”,一把钢刀,但是仅靠这十年我还不是一把好的“钢刀”。在我的科研路上,还需要继续磨砺,需要像我名字中“春”字一般,以“春天”般的韧劲不断的对“钢刀”进行打磨。期待自己终有利刃出鞘的那天,在跌跌撞撞中成熟,在披荆斩棘中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