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跟踪、快速把握和客观评价长江十年禁渔的实施效果?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渔业微化学实验室以溯河洄游型刀鲚(俗称长江刀鲚)作为“旗舰种”“指示种”“伞护种”,利用刀鲚生态表型渔业微化学鉴别技术,基于长达8年对自海沿江回到通江鄱阳湖中产卵场的长江刀鲚特定种群亲鱼数量的取样调查监测,通过对比禁捕前后鄱阳湖产卵场及周边水域长江刀鲚渔获百分比和单位捕捞渔获量急剧增加的数据及禁捕后刀鲚资源群体在赣江内有了“新”的分布态势,证实了得益于长江禁渔国策的“护航”,大量刀鲚已可正常溯河回归鄱阳湖“母湖”产卵场繁殖的现状。上述现象也展示出长江禁渔不可或缺的必要性及促进渔业资源恢复的凸显效果。相关研究进展报告已发表于水科院《渔业研究参考》第34期,并得到了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同志的关注。
多年来,中心渔业微化学实验室始终坚持从微化学角度积极探索环境修复和保护渔业环境等问题,并致力于为大江大河流域生态保护、长江十年禁渔、乡村振兴、质量兴农等国家重大战略提供支撑。渔业微化学作为一项先进技术,具有水产学、生物地球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交叉的优势,仅需进行微量物质或物质微区分析即可准确诠释“一方水土养一方水产品”的理念,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得到重视。近期,中文核心期刊《渔业科学进展》特出版了“生态大保护下的渔业微化学研究”相关主题专栏(http://journal.yykxjz.cn/yykxjz/ch/reader/issue_list.aspx?year_id=2022&quarter_id=1及https://mp.weixin.qq.com/s/5TL58o49QffwOqJBxbDLyg),刊登了渔业微化学实验室杨健研究员团队及协助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天津市水产研究所开展“基于耳石微化学分析的鱼类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元素与稳定同位素微化学分析在水产品产地溯源中的应用”“长江禁渔对鄱阳湖溯河洄游型刀鲚资源恢复效果初报”“基于耳石微化学的黄河垦利段刀鲚生活史初步研究”“耳石锶标记识别鮻放流群体的可行性研究”相关的5篇文章。以上最新研究进展,可为推动我国渔业微化学在渔业资源养护(含增殖放流),关键栖息地保护及水产品提质增效方面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渔业微化学实验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