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上午,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在武汉渔政码头正式启动,这是继2012年后,农业部再次开展的全流域长江豚类大型科学考察。作为本次科考任务承担单位之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万一兵参加了科考启动仪式,并选派长江江豚研究团队唐斌、张晓安等科技人员参加全程科考。
本次科考由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组织,来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等单位的30多位科技人员参加。科考计划持续40天,行程约3400公里,科考船将途经武汉-宜昌-武汉-上海-武汉,涵盖从宜昌到上海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鄱阳湖以及主要的叉江河支流,调查豚类种群动态、分布变动及栖息地环境质量等,为长江江豚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科考还会监测中下游流域的航运、渔业捕捞、水质和水下噪声等环境指标。此外,科考还使用无人机遥感监测长江两岸的岸线开发及植被覆盖状况,综合评估长江江豚的栖息地质量。
据悉,自2007年白鱀豚宣告功能性灭绝以后,长江江豚成为中国内陆水域仅存的水生哺乳动物,2012年科学考察发现,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仅为1045头,情况极度濒危。五年来,长江经济带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江豚是我国特有的淡水鲸类物种,是长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长江江豚,是保护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一环,也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命共同体的重要一环。开展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掌握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和栖息地状况,对于长江江豚拯救保护、长江生态精准修复,具有重要作用和指导性的意义。
(摄影:刘科、王娟;水生生物资源研究室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