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 繁体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 中心要闻 > 正文
中心要闻

淡水中心两项成果荣获江苏省第四届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奖三等奖

日期:2017-02-09 00:00      作者:     来源:     字体大小 [ ]

日前,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表彰了第四届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奖获奖科技成果,其中,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持完成的“淡水渔业生态环境污染监测用‘背角无齿蚌监测体系’的研究”、“异育银鲫绿色功能性饲料研发与推广”两项科技成果荣获三等奖。
“淡水渔业生态环境污染监测用‘背角无齿蚌监测体系’的研究”成果由杨健研究员牵头完成。项目组针对国内外尚无系统的淡水渔业生态环境“贝类观察”监测体系研究与相关技术研发的局面和我国国情,创新性地筛选出了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等作为研究对象和统一的指示物种,以环太湖代表性水域原位采集蚌样开展了重金属、有机锡、有机氯化合物、藻毒素等污染物的被动监测;以近、远距离水域异地移殖人工繁育“标准化”背角无齿蚌开展了太湖、武汉东湖等水域污染物主动监测;以及利用人工繁育技术自主繁养的“标准化”背角无齿蚌(包含钩介幼虫、稚蚌、幼蚌和成蚌)实验动物种群开展了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毒理机制,生物指示和污染预警探索等不同层次的研究。该体系可为淡水渔业生态环境污染评价和预警及水域管理提供一套既统一、规范、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强、监测数据较为“精准”的新手段,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36篇(其中SCI、EI收录12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并初步建成了相关领域较为专业的科学研究平台和监测及毒理研究专用“标准化”背角无齿蚌实验动物种群。
“异育银鲫绿色功能性饲料研发与推广”成果由刘波副研究员牵头完成。项目组针对异育银鲫养殖过程中“饲料资源匮乏、养殖环境恶化、抗病力下降、抗生素滥用”等瓶颈问题,以提升异育银鲫品质为目标,以绿色功能性饲料为核心,通过抗应激制剂、复合免疫增强剂、植酸酶及酶在线处理技术,脂肪需求及营养调控、氨基酸平衡模式及蛋白源替代等手段进行系统研究及应用,开发了异育银鲫功能性饲料系列产品及其使用技术,进行了异育银鲫功能性饲料及其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发表学术论文75篇(SCI论文12篇),参编专著1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制定省级地方标准1项、企业标准2项;研发出功能性饲料添加剂2种和功能性饲料2种。在示范推广过程中,该成果有效降低了抗生素的使用,减少了对水环境的污染,提高了养殖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院重点实验室、水产病害与饲料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