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13年度科技进步奖评奖结果揭晓,由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殷国俊研究员主持的“鱼类肝损伤模型的建立及保肝药物筛选技术研究与应用”、杨健研究员主持的“基于耳石环境元素指纹的重要经济鱼类洄游生态学研究”等两项科技成果荣获二等奖。 “鱼类肝损伤模型的建立及保肝药物筛选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与匈牙利渔业、水产养殖和灌溉研究所合作,用CCL4和t-BHP构建了稳定的鱼类原代肝细胞损伤模型,并用该模型对27种中草药进行了体外筛选;用CCL4构建了鱼类在体肝损伤模型,并用该模型对13种中草药进行了在体筛选;开发鱼类保肝中草药配伍2种;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5种中草药对体外培养肝细胞中CYP1A和CYP3A的mRNA表达量的影响,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阐述了中草药的保肝机理。本项目有效地推进了中草药在鱼类病害防治上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目前已表了20篇学术论文(其中SCI论文6篇),撰写专利3项。 “基于耳石环境元素指纹的重要经济鱼类洄游生态学研究”项目研究着眼于我国刀鲚、凤鲚、棘头梅童鱼、鲻鱼、青海湖裸鲤、太湖新银鱼等重要经济鱼类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一些用传统手段尚很难解决的洄游生态学难题,创新性地以上述鱼类的耳石组织作为生物指示物,采用先进的耳石微化学的技术,以较为客观、可视化结果的形式,有效地开展了这些鱼类资源群体的关联性和个体组成,洄游“履历”,生境变化的时空动态及生存策略,生活史过程中的环境需求等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突破。其成果不仅为客观评价和有效保护上述鱼类提供了不同视点的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同时其前沿性也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和肯定。该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和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将会十分显著,必将为今后进一步开拓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从新的角度推动相关鱼类繁育、养殖、环境评价及资源养护工作的深入做出贡献。研究结果两次被评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级科研进展亮点,已发表6篇SCI、6篇CSCD论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并为获准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刀鲚)做出了贡献。毕业硕士生2名,正培养博士生2名(1名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出国联合培养),硕士生1名。
(水产病害与饲料研究室、院重点开发实验室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