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 繁体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 中心要闻 > 正文
中心要闻

淡水中心2项科技成果通过评价

日期:2018-11-19 17:08      作者:     来源:     字体大小 [ ]

11月19日,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等单位完成的“福瑞鲤2号”多性状综合选育及良种示范、鲚属鱼类渔业生态学的耳石微化学技术研究等2个科技成果进行了评价。评价专家组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徐皓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谷孝鸿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石连玉研究员、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顾志敏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王卫民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刘文斌教授等7位专家组成。


成果评价会上,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党委书记戈贤平对各位专家不辞辛苦来中心参加成果评价表示感谢,介绍了2个成果的研发进展和应用总体情况,希望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给中心的相关科研工作指出努力的方向。受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委托,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副主任邴旭文介绍了成果评价的要点和指标体系,以及对评价工作具体要求。专家组组长桂建芳院士主持了成果评价,成果评价申请人董在杰研究员和杨健研究员分别就“福瑞鲤2号”多性状综合选育及良种示范、鲚属鱼类渔业生态学的耳石微化学技术研究进行了汇报。评价专家现场核实成果情况,经专家质询和申请人答疑,专家组集体评议并形成了评价意见。


董在杰研究员主持的“‘福瑞鲤2号’多性状综合选育及良种示范”成果,建立了鲤数量遗传学BLUP分析的多性状综合选育技术,开展了鲤生长速度、成活率等遗传参数的评估,培育出生长快、成活率高的水产新品种“福瑞鲤2号”,该品种与同龄对照养殖鲤鱼相比,生长速度平均提高22.9%,成活率平均提高6.5%。依据育种值和亲缘关系,创建了家系间亲本配对生产优质苗种的技术,建立了“福瑞鲤2号”育-繁-推体系,开发出“福瑞鲤2号”稻田养殖、莲田养殖、池塘“错茬”养殖和循环水养殖等多种健康高效养殖模式。探明了鲤饲料中添加竹炭粉和桑叶粉的效果,改善了幼鱼的健康状况和肠道功能,提高了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和抗氧化能力。成果获得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1个、授权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件,发表论文67篇。新品种“福瑞鲤2号”近3年累计养殖面积达62.85万亩,新增经济效益5.16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研究成果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杨健研究员主持的“鲚属鱼类渔业生态学的耳石微化学技术研究成果”, 以鲚属鱼类为材料,阐明了耳石中锶、钙等微量元素沉积与鱼类在淡水、半咸水、海水生境中的对应关系,由此绘制了相应的指纹图谱,创建了鱼类耳石微化学分析技术。应用耳石微化学分析技术,探明了长江、珠江、钱塘江等不同水域刀鲚、凤鲚、七丝鲚的洄游规律、分布范围、种群组成等渔业生态学问题。成果共发表论文21篇,其中SCI论文6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申请受理发明专利2项。成果还在小黄鱼、牙鲆、青海湖裸鲤等其他鱼类中进行了拓展应用,并为15家国内研究机构提供了技术服务,促进了相应研究领域总体研发水平的提高,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研究技术成果总体处于国际相关领域先进水平。

(科研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