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 繁体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 院工作会议 > 正文
院工作会议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工作报告

日期:2017-01-22 11:46      作者:     来源:     字体大小 [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工作报告

崔利锋

(2017年1月17日)


 

 

    刚才,张桃林副部长作了重要讲话。张部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我院2016年取得的工作成绩,深刻分析了当前渔业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并对我院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张部长的重要讲话着眼大局、站位高远,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代表院领导班子做工作报告。

一、2016年工作回顾

2016年,在农业部的正确领导和有关司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农业部中心工作,按照我院“改革创新、顶天立地、人才优先、协同发展”的工作主线,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取得新的重要进展。

——科研立项和产出取得新进展。长江和西藏重点水域渔业资源环境调查、“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二期专项等重大项目获得立项支持,全院新上科研项目861个,合同经费6.16亿元。获得科技成果奖励65项,其中省部级29项;获得2个水产新品种审定;申请专利 525项,其中发明专利318项,获得授权专利400项,其中发明专利179项;发表论文超过1700篇,其中SCI和EI收录600余篇,在《自然-遗传》《分子生物学与进化》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多篇重要研究论文。

——科学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成功破译褐牙鲆、美丽硬仆骨舌鱼(金龙鱼)全基因组序列,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雅罗鱼适应盐碱环境、黄鳝性逆转、乌鳢性别决定、斑节对虾卵巢发育调控等机制,突破了刀鲚全人工繁养关键技术,开发了哲罗鱼高效饲料,连续攻克了南极磷虾资源、捕捞、加工、渔情预报等方面一系列技术难关,成功研制“平战结合”新型航天器高海况海上打捞系统设备,在学术界和产业界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人才培养和科研条件取得新进步。我院成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人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入选首届农业部“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2艘3000吨级渔业资源调查船完成建造合同签订,国家级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项目获得批准立项,争取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取得重要突破。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着眼于促进全面科学发展,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院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印发了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和科技平台、重大科研计划、科技人才、国际合作、管理信息化、基本建设等6个专项规划,对全院“十三五”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整体布局。在院规划的框架下,珠江所、渔机所制定了“十三五”发展规划,有的研究所制定了专项工作发展规划,着力提升发展的计划性和科学性。在做好自身规划的基础上,加强与上位规划的对接,受委托参与农业部《“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规划》《农业部直属单位“十三五”基本建设规划》等行业规划编制任务,为全院长远发展赢得主动。

(二)着眼于增强创新实力,大力争取和实施重大科研任务

一是强化谋划争取。围绕科技部、农业部等各层面项目和资源环境等重点方向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实施方案。渔业领域首个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争取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8项,经费共1784万元;由院统一组织,长江所、黑龙江所、淡水中心、东海所和院资环中心等单位参加的农业财政专项“长江、西藏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获得计划5年每年1700万元支持。同时,抓好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学科发展、重点项目、人才培养、科技平台一体化工作机制,发挥专项在推动前瞻预研、行业支撑、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的导向作用,形成全院集成创新合力。积极争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和岗位科学家。二是推进协同创新。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全面合作,组建“深蓝渔业工程装备技术联合实验室”,研究推进深蓝渔业创新研究基地建设。与华大基因合作共建“水生生物基因组研究中心”,启动“十百千”水生生物基因组研究计划,共建国家水生生物基因库。三是加强联盟建设。着力推进区域性、行业性重大科技合作。建立国家渔业科技创新联盟浙江协同创新中心,组织联盟成员单位承担浙江省水产新品种选育、江苏省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等地方重大专项。发起成立“深蓝渔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的科技联合,渔机所与企业共同承担的“玻璃钢渔船设计研究与产业链项目”,作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签约项目获得启动。

(三)着眼于支撑产业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

一是加强科技推广服务。承担农业部为农民办实事工作任务,实施“水产种业助推提质增效增收行动”和新型职业渔民培训工程,开展各类技术指导超过600场次,培训渔民近3万人次,构建良种良法配套技术,通过培训、展览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深入塘边、车间开展科技推广服务,大口黑鲈“优鲈1号”良种覆盖率超过60%,中国对虾“黄海2号、3号”、南美白对虾“壬海1号”良种覆盖率显著提升,长丰鲢、杂交青虾“太湖1号”、福瑞鲤、建鲤等推广面积快速增加,有效发挥新品种新模式对渔业提质增效和渔民增收的推动作用。二是推进成果转移转化。加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宣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重点推介工厂化养殖、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稻渔综合种养和海洋牧场建设等节水减排、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建立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点,推动一批重要成果在企业转化,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全院“四技服务”经费过亿元,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三是深化院地院企合作。系统梳理院所两级近年来对外合作情况,逐一明确现有合作协议的牵头支撑单位和部门,着力推动合作落到实处。2016年,院层面与8个单位新签订了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四是主动开展科技扶贫。加强与农业部定点扶贫县湖北省来凤县的渔业科技帮扶,组织专家赴甘肃、云南、广西等地调研,落实精准扶贫措施,推动贫困地区特色渔业产业发展。东海所等单位在甘肃景泰县开展盐碱地渔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淡水中心在云南哈尼梯田大力发展“渔稻共作”项目,既保护了“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又为当地农民增收脱贫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

(四)着眼于推进人才强院战略,狠抓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一是加快实施“5511人才工程”。突出抓好领军人才和中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落实“高端人才海外深造计划”和“百名科技英才培育计划”,选派近40位青年科研骨干出国或到国内相关单位培训研修,引进紧缺人才取得积极进展。持续完善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扩大专业技术人员分类评价试点范围,创新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健全以重大成果产出和人才培养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选拔推荐力度,新增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次获批人社部高层次留学人员项目,7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首届中国水产青年科技奖,占获奖总数的近一半。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完善选人用人工作机制,充实调整院属有关单位领导班子,院机关和院属有关单位开展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加强干部锻炼培养,选派一批中青年优秀干部和科技人员到上级部门和西藏、甘肃等基层挂职锻炼。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组织开展干部人事档案核查等专项任务,提升干部管理规范化水平。

(五)着眼于夯实发展基础,增强科研条件保障能力

一是完善科技平台布局。积极参与“十三五”农业部重点实验室调整谋划工作,研究提出渔业领域调整建议方案,突出我院特色和优势,加强院内整合和院外联合。最终我院获批牵头“远洋与极地渔业”学科群,新增水生动物基因组学、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海水养殖病害防治、休闲渔业等8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特别是院部争取到2个重点实验室,实现院部农业部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至此,我院牵头渔业领域全部海水、淡水、远洋与极地3大学科群,19个重点实验室和9个野外观测实验站,重点实验室占渔业领域的68%,进一步优化了我院科技平台体系,提升了我院的行业领军地位。二是大力争取预算支持。组织开展三年支出规划和2017年预算工作,预算规模进一步扩大,2017年部门预算“二上”全院基本支出比上年增加1900多万元;成功争取一次性财政补助900多万元,有效解决了院属有关单位因灾受损、供暖改造、医疗经费不足等急需;获得新增运行费8项,新增经费768万元,全院运行费规模达到4709万元,全院13家单位获得稳定的运行费支持。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审计监督,切实管好用好财政资金。认真总结修缮购置项目十年成效,着力提高申报工作质量,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全面开展资产清查,摸清资产家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01.62%。三是推进重大建设项目。2艘3000吨级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项目初步设计获得发改委批复,总投资4.58亿元,2016年12月签订建造合同,预计2018年建成后将实现我国三大海区均有千吨级渔业专业调查船。国家级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项目获得批准立项,总投资1.6亿元,拉开了我院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帷幕。积极应对4艘300吨级近海调查船建造船厂破产重组的突发情况,尽最大努力协调各方,最终促使我院调查船建造排在船厂复工任务的第一批,有效保障了国家投资安全。为加强远洋和极地渔业科学研究能力建设,我院研究提出建设1艘极地渔业科学考察船的工作建议和初步方案,得到农业部的高度重视,已开始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全年共有11个项目通过竣工验收,一批中试基地、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开工,全院条件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着眼于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快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

按照“一带一路”倡议和农业“走出去”要求,我院加强与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渔业科技合作,拓展国际合作项目支持渠道,组织申报“地平线2020”等重大项目,与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新西兰国家水与大气研究院等外方优势机构达成合作协议或意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我院基础和前沿研究水平。推进与东盟、拉美、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渔业科技交流,重点与东盟国家开展全方位合作,组织申报“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发挥我国水产养殖技术和管理优势,派遣专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水产养殖,为4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超过300名高级渔业技术和管理人员。

(七)着眼于加强“智库”建设,强化公益事业和政策决策支撑

一是服务行业监管。配合行业主管部门承担全国重要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研究,国家产地水产品、苗种、渔用投入品等质量安全监测,国家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中国渔政管理指挥系统运行维护等专项任务。积极在机构和人员上支撑主管部门履行管理职责,南海渔业中心在南海所挂牌成立,配合农业部长江办开展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和珠江流域渔业资源养护工作,在南海所、珠江所分别加挂广东省海洋、淡水渔业研究所牌子,加强与广东省的科研合作。二是开展热点问题研究。启动负责任捕捞与水产养殖认证标准体系研究,开展捕捞渔具标准研究,研究制定河鲀产业“有条件开放”相关监管措施和办法,加快推进新型水产标准体系研究,制定我国第一个水产单品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干海参》,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可追溯体系,研究制定加强研究情况报送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保障的行动方案,发挥我院科技支撑和参谋智囊作用。

(八)着眼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院党组成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指导组,加强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组织领导,广泛开展“百名书记讲党课,千名党员谈体会”活动,引导广大党员争做合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举办院系统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组织由院党组成员带队到全部院属单位开展党建工作调研,强化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意识,推动“两个责任”落实。加大监督工作力度,开展经常性廉政警示教育,对部分院属单位开展巡视、经济责任审计等专项监督工作,认真核查信访和举报问题线索,科学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动管党治党责任落实。按照农业部党组要求,认真落实专项巡视整改工作要求,制定整改工作方案,对基层党组织换届、党费收缴不规范等问题开展自查整改,进一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落实落细。

回首2016年,我院各项事业取得丰硕成果,这是农业部党组和部领导正确领导及有关司局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院广大科技人员和全体干部职工辛勤工作、努力奋斗的结果。特别需要指出的是,2016年9月韩长赋部长亲自来水科院视察指导工作,对我院科研和党建工作作出明确指示;7月张桃林副部长来我院宣布领导班子调整时,对我院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和要求;办公厅、人事司、计划司、财务司、科技司、渔业局等司局领导多次来院里检查指导工作。这都充分体现了部党组、部领导和有关司局对我院的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提供了动力、增强了保障。今天张部长亲自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各司局领导亲自到会指导,再次说明了这一点。在此,我代表院领导班子,向部党组、部领导、各有关部门以及全院广大科技人员和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准确把握我院工作的方向和原则

2017年是推进农业和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和转型升级的攻坚之年,也是推进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贯彻落实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对于促进我院创新发展意义重大。刚才张部长的重要讲话,为我们科学分析了渔业科技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我院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深刻理解,认真贯彻落实到我们的工作中。

当前,渔业科技工作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农业部将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和转型升级作为“十三五”渔业工作的重点,大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渔业科技工作提供了新领域和广阔施展空间;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政策措施,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农业部和有关部门、地方政府更加重视渔业科技工作,不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和科研条件建设,科研人才和队伍不断扩大、能力素质不断提高。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渔业科研工作提供了条件和机遇。

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院科研工作和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国家科研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尚未完成,我院未来定位和发展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体制机制不活、经费保障不足、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人才竞争实力薄弱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科研条件、设施装备、发展空间等还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这些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积极应对、努力克服。我们要有信心将困难转化为动力,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只要我们顺应国家发展改革的形势,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凝心聚力、改革创新,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够迎来更大的发展和美好的明天。

从总体讲,我院工作的基本思路,就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和农业部有关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农业部中心工作和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任务,聚焦国家战略需求、聚焦科技前沿发展、聚焦人才第一资源、聚焦产业发展需求,着力提升渔业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加强科技创新、产业支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各方面能力,扎实推进我院“一流院所、三个基地”建设和“十三五”发展规划落实,为现代渔业建设、渔业可持续发展和渔业渔政管理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具体讲,工作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四个原则:

第一,坚持以科学研究为根本任务。水科院作为国家级的水产科研单位,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牢牢把握科学研究这一根本任务,围绕国家战略、科技前沿和产业需求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变化对科技的需求,增强渔业科技供给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当前,要紧密结合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工作任务和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坚持按照产业导向、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这“三个导向”开展科研工作,不断完善学科布局和科技平台建设,有的放矢开展科研工作。要做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决策支撑、成果转化“四个轮子”一起转,在做好基础科学研究的同时,加强重大关键技术和应用研究,强化渔业经济和重要政策等软科学研究,促进研究成果切实转化为生产力和政府决策。要坚持科研工作为现代渔业建设服务、为渔业可持续发展服务、为渔业渔政管理服务的基本方向,充分发挥我院的科技支撑、决策咨询和参谋智囊作用。

第二,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科研单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因此要把培养学科领军人才,培养研究梯队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要亲自抓人才第一资源。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团队建设,建立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与研究团队一体化推进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机制,着力提升团队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抓人才队伍建设要放宽视野,要有大局观。既要面向全球渔业科技竞争,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科学家,又要立足国内涉渔科教单位现状,发挥水科院作为国家级专业渔业科研机构的优势和特色,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渔业科学家;既要培养基础研究能力强的学术型研究人才,又要培养能够有效解决产业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应用型研究型人才;既要重视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培养,也要重视技术支撑、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科技管理等各类人才的培养。要不断完善分类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各类人员积极性和创新活力,推进适合院所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健康发展。

第三、坚持以条件建设为手段。科学研究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基础上,尤其是渔业科学研究,不仅需要实验室,还需要试验基地、野外台站、调查船艇等必要设施。经过这些年的建设,我们的硬件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部分试验设施和仪器设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在一些重大科技设施、基地建设布局、大型仪器设备、院所发展空间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因此要着眼建设国际一流科研院所目标,进一步加强科研条件建设的规划布局,增强条件建设的前瞻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促进建设和使用两个环节紧密衔接。要争取建设一批先进适用的实验室、研究试验基地、科学调查船、种质资源库等重大项目,同时争取设施设备运行和科研项目经费保障,科学管理好使用好现有设施设备,逐步推进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益。

第四,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事业发展好不好,关键在人,根本靠干。我们要做到在精神状态上积极进取,在思想意识上开拓创新,在工作作风上勤奋务实,在方式方法上科学高效。全院干部职工特别是管理和科研人员,应充分认识当前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势变化,充分认识全国农业和渔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紧跟形势不掉队。要树立“要想当好科学家、先要当好思想家”的意识,增强大局意识、战略眼光和超前思维能力,增强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思想观念不能落后于形势发展,并且要努力争取走在形势前面,让科学研究引领产业发展。要进一步树立创新意识,加强调查研究,勇于攻坚克难,勇于啃硬骨头,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完善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法,研究制定有利于补齐短板、解决问题、激发活力的改革措施,推进院所建设发展、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努力出成果、出人才、出机制,推进全院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三、全力做好2017年重点工作

2017年的工作任务繁重艰巨,各所站、各部门都作了初步计划安排。我这里重点强调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继续强化和推进科学研究

一是完善重点学科领域布局。根据“三个导向”和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渔业科研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在现有10个重点学科领域的基础上,研究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全院重点学科领域布局,巩固传统优势学科,拓展新兴研究领域和交叉学科领域,更好地满足渔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产业链延伸对科技的迫切需求,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突出优势,着力解决渔业产业发展和渔业渔政管理遇到的重大关键技术和政策问题。

二是加强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结合重点学科领域布局,强化全院科研团队和科技平台体系建设,争取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平台落地,争取在院所两级每个重点学科领域以及重点研究方向,形成一批水平高、实力强的科研团队,巩固和争取我院在相关研究领域的优势地位。每个团队应明确带头人及团队组成人员、重点研究领域和方向。将来科研项目申请、平台建设等都应与研究团队建设密切结合。

三是争取重大科研项目支持。围绕蓝色粮仓、水产种业、深蓝渔业、绿洲渔业等重点方向和智慧渔业、负责任渔业、三产融合等新兴产业方向,加强专项设计与统筹协调,积极争取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国际合作等项目,为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持。进一步争取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按照经费使用管理要求,加强项目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切实将经费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其作用和效益。

(二)进一步理顺和营造学术环境

一是完善学术管理制度。统筹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和首席科学家管理制度,修订相关管理办法,加强两个制度的衔接配套,使学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和学科领域首席科学家在职务和责任上协调一致,实现责、权、利的统一,更好地发挥领军人才在学科建设、推进科研、带领团队和培养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是加强学术平台建设。进一步发挥院学术委员会的学术引领和管理作用,深化全院学术集成,强化各学科委员会的学术平台作用,拓展学术交流的深度和广度。结合学术委员会常委会会议,每年召开一次水科院学术大会,展示交流当年学术研究突出成果,评选年度科研亮点,营造比学赶帮的良好学术氛围,打造全院学术交流平台和品牌,提升学术影响力。

三是加强学术成果宣传。重视和加强渔业研究情况和重要成果报送工作,按照院发通知和行动方案要求,认真组织报送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办好我院《渔业研究参考》简报。研究统筹渔业科技信息和学术交流工作,办好院所网站、学术刊物、学术论坛等交流平台,努力提高质量、作用和影响力。加强我院科技成果和重要活动宣传工作,研究利用和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三)深化科研协同创新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联盟等机制建设。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要求,完善国家渔业科技创新联盟、深蓝渔业科技创新联盟、联合实验室等运行管理机制建设,建立以重大任务为牵引的运行机制和开放联合、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联盟成员的主动性,争取各级财政和有关方面的资金项目支持,围绕重大科技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发挥联盟及各类联合机制大协作的优势和作用。

二是深化院地院企合作。梳理总结已有院地院企合作协议和合作情况,巩固和加强合作关系紧、内容实、效果好的合作关系。加强与重点省(区、市)渔业主管部门、渔业科研机构、优势龙头企业的沟通协商,探讨加强合作的形式和办法,建立具有实质内容的合作关系,促进产学研深度结合,实现合作共赢。

(四)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一是制定细化相关管理办法。按照国家和农业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和管理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我院实施细则,完善科技成果确权、产权交易、转化收益分配、科技人员兼职离岗创业、持股和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办法等六项制度,激发单位和科研人员投身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完善成果转化组织机制。研究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和协作机制,梳理整合现有科技成果,充分利用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等相关平台,加强系统性展览展示推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切实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加强院(所)办企业规范管理,理顺试验基地与院(所)办企业的关系,促进院(所)科技产业规范健康发展。

三是组织做好公益服务工作。根据上级部署安排,配合组织科技下乡服务,加强科技成果公益性推广,调整完善“122推广工程”,大力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易学易懂的实用技术。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扎实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援疆、援藏等工作任务。

(五)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完善和落实人才培养和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措施,着力推出学科领军人才,培养优秀中青年接班人才。根据中央《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和上级部署安排,修订职称评聘制度,创新、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推进科学研究、技术支撑、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科技管理四类人才分类评价,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有条件的单位可以结合实际,研究在一些合适岗位采用评聘分开方式,改善人才队伍结构,鼓励各方面人才想事儿干事儿的积极性。研究推进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关系,加大研究生工作力度。

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各所(站)和业务机构领导班子建设,改善优化班子年龄梯队和专业结构,注重选拔中青年优秀干部进入班子。各所(站)可以研究从年轻的中层干部或科技人员中选配所长助理,协助所领导工作,但不占领导职数、不提行政级别,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优秀干部成长,促进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三是加强年轻科研人员实践锻炼。研究加大青年科研人员实践锻炼力度,采取基层挂职、业务调研、科研实习等多种形式,让他们了解渔业、热爱渔业、投入渔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把研究做在养殖场、把论文写在大海上”,培养出真正有用的渔业专家,为渔业科技事业培养后备力量。

(六)积极推进条件建设和财政保障

一是加强统筹谋划。着眼国家渔业发展战略需求以及科技支撑行业发展迫切需要,瞄准建设一流现代科研院所目标,谋划加强基础条件建设,改善实验室、试验基地、科研设施装备、科学调查船、种质资源库等科研条件,努力拓展院所发展空间。积极参与农业部有关工程建设规划的编制,整体推进项目谋划、申报、立项等各环节工作。

二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3000吨级综合调查船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积极推进极地渔业科考船、创新研究基地等项目论证和前期工作。加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特别是新批准设立的我院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生生物基因组2个重点实验室,要统筹研究制定实验室安排和建设管理方案,确保按照标准条件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重点实验室。

三是加强财政保障工作。密切跟踪财政预算改革和科技经费投入结构调整新形势,认真做好支出规划滚动调整工作,科学编制并积极争取部门预算。大力争取资源调查船等重大设施系统运行费和农业事业单位修购项目,改善经费支持结构,增强重大基础设施设备对科技创新能力的保障作用。积极拓展成果转化和科研合作等增收渠道,节本增效、开源节流,增强院所自我发展能力,改善职工正常合法待遇。

(七)积极拓展国际合作

一是加强国际渔业研究。围绕“一带一路”倡议部署和农业、渔业“走出去”的现实需要,研究成立我院国际渔业研究中心,搭建国际渔业研究与科技合作协作机制,协调全院相关研究力量和资源,组织开展国际渔业问题研究和渔业科技合作工作。积极申报国家和部级国际合作基地,争取FAO等国际组织认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联合研究与对外培训平台,为我国渔业“走出去”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服务。

二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重点加强与渔业科技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渔业科技合作,推进相关合作协议落实,推动国际合作从完善布局到深度合作的深化。加强对外合作管理与服务,坚持畅通科技人员国际合作交流渠道与严肃外事纪律两手抓,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增强科技人员深度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国际事务的能力。

(八)完善院所管理和工作机制

一是强化院所统筹协作。树立全院“一盘棋”的思想意识,加强全院统筹协调和各单位的协同配合,充分发挥各单位在各自地理区域、研究领域和学科专业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在学科和科研团队建设、重大项目争取、联合研究、数据整合与共享等方面加强协调协作,建立联合研究工作机制,形成我院的整体工作合力。 加强全院科研和行政事务规范管理,做好公文运转、办公信息化、安全保密及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工作,要加强研究生、聘用人员等的安全教育和管理,确保全院工作协调、有序、安全运转。

二是发挥院部业务中心作用。转变对院部业务中心的思维定式和职能定位,业务中心不只是院机关的业务中心,也是全院的业务中心;业务中心也不能仅靠中心的几个人搞研究,应该组织全院的相关力量搞研究。各业务中心要充分发挥在牵头组织、综合协调、保障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协调组织全院力量推进信息化、资源环境、质量安全、生物技术、经济与战略研究以及政府决策支撑等方面的工作。

(九)加强组织文化建设

一是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学习型组织,是组织和组织的成员都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与时俱进的组织,是组织成员将自我和团队融为一体、拥有共同的理想和目标、个人与组织共同进步的组织,是组织和成员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升级和创新发展的组织。在当前我院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的形势下,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院各单位各部门要把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和重要工作予以推进落实,切实抓出成效。

二是建设弘扬组织文化。水科院有“唯实、求真、创新、和谐”的良好院风,要继续坚持和弘扬。要进一步发扬创新精神,不断更新观念、革新思想,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僵化保守、萎靡不振、木讷慵懒、拖拉扯皮、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说到啥事儿先说难的精神状态和不良习惯,始终保持奋发向上、创新进取、雷厉风行、敢于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要进一步发扬求实精神,加强调查研究,反对形式主义,狠抓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效率,始终保持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要进一步促进团结和谐,引导广大科技人员在岗位上建功立业,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良好工作氛围。

(十)深入推进党的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问题导向,解决薄弱环节,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换届、规范支部建设、强化党建基础、落实“两个责任”等工作重点,着力提升全院党建工作水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基层。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准确把握和运用好“四种形态”,加强对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厉行节约、转变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充分利用巡视、审计、约谈、诫勉等方式,加强对人、财、物、事等关键岗位、重点环节的再监督。有关工作昨天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已经作了专题部署,请各单位抓好落实。我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各所站要研究加强党务工作机构和人力配备问题,统筹配备工作力量,确保党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进一步加强院所党组、党委(总支、支部)工作,重视和加强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上述所讲,是院党组和领导班子比较关注的一些问题和具体工作,各单位肯定还有很多其他工作,希望各所站、院机关各处室和业务部门认真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今年的具体工作计划,并认真抓好落实。2017年工作的基本要求,一要抓重点,什么是重点?就是上级部门和领导特别关心的事儿、产业发展和管理亟需的事儿、社会广泛关注影响大的事儿、对我院事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儿;二要抓创新,要振奋精神、不畏艰难,服务大局、勇于担当,增强系统思维能力,不断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努力开拓进取,创造新的业绩;三要抓落实,各项工作都要有计划、有措施、有行动、有结果,各项任务都要分工到处(室、部门)、责任到人,做到进度有计划、过程有督查、结果有考核验收。

同志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党组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国渔业渔政工作会议等一系列会议部署要求,团结奋进、真抓实干,全力做好2017年全院科学研究和各项工作,推进各项事业向前发展,为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为现代渔业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再有10天就是春节了,我借此机会并代表院领导班子,向张部长和在座的各位领导,向全院广大科技人员和干部职工拜个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