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 繁体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正文
科研进展

淡水中心在渔业生态环境“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建设领域取得系列新突破

日期:2023-09-07 08:14      作者:     来源:     字体大小 [ ]

近期,水科院首席科学家、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渔业微化学实验室杨健研究员团队在渔业生态环境“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建设相关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

杨健研究员于2003年首创以背角无齿蚌为专用指示生物的“淡水贝类观察”(Freshwater Mussel Watch)研究体系。2023年,杨建研究员团队在渔业环境专用“个体标本库”和“组织细胞库”层级的建设和应用上取得了新进展和突破。团队成功重建了特定渔业环境中蚌种内(间)重金属污染背景,破解了水环境中铜(Cu)对蚌毒性影响的离子调节、组织学和转录组反应特征;全面突破了背角无齿蚌鳃、血、消化腺、外套膜、斧足等组织细胞原代培养的技术,为应用其作为渔业生态环境污染胁迫机制研究的“模式”细胞材料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于上述研究,团队陈修报副研究员撰写的“Copper-induced ionoregulatory disturbance, histopathology, and transcriptome responses in freshwater mussel (Anodonta woodiana) gills”、“背角无齿蚌和背瘤丽蚌中20种元素的积累特征”,以及博士生阎明军撰写的“背角无齿蚌不同组织细胞原代培养的比较研究”论文近期已分别发表在SCI期刊《Fishes》、中文核心期刊《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和《动物学杂志》上。由陈修报副研究员作为第一发明人申报的有关背角无齿蚌鳃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及其应用国家发明专利获得了授权;由其作为主持人申请的基于原代培养鳃细胞和体外鳃细胞模型研究解析早期生活史铜毒性高脆弱性机制以及钩介幼虫发育寄生变态机制方面的科研项目分别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的立项资助。以上研究新进展和新突破,展现了淡水中心“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的学术价值、应用潜力和发展空间,进一步增强了渔业微化学实验室以国家大政方针和产业需求为导向,力争更多更高水平科研成果。

(渔业微化学实验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