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 繁体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正文
科研进展

淡水中心在大闸蟹产地鉴别机制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日期:2024-01-05 09:00      作者:     来源:     字体大小 [ ]

近日,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渔业微化学实验室杨健研究员团队在大闸蟹产地鉴别机制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中华绒螯蟹(大闸蟹/河蟹)是我国的名贵水产品种,其中以苏州阳澄湖为最。但其产业深受“洗澡蟹”等现象的影响。为了有效地把握“洗澡蟹”和昆山阳澄湖湖区及高标准改造池塘原产蟹背甲(“蟹脸”)形态的差异性机制,团队创新性引入几何形态测量学分析技术,针对移入阳澄湖湖区和高标准改造池塘的“洗澡蟹”开展实地实验,通过强化“洗澡蟹”的“蟹脸”形态,进行动态跟踪研究。对比湖区及池塘原产蟹和“洗澡蟹”的“蟹脸”特征发现,“洗澡蟹”的“蟹脸”形态出现向原产蟹趋同的变化,但仍无法达到原产蟹的形态特征。两者之间的背甲形态差异为鉴别是否原产蟹提供了识别技术。

大闸蟹的背甲(“蟹脸”)形态和几何形态测量学地标点的设定

基于几何形态测量学分析的原产蟹和实验“洗澡蟹”背甲(“蟹脸”)形态差异性比较

该研究得到了昆山市阳澄湖大闸蟹产业研究院产业发展需求项目及昆山市阳澄湖大闸蟹产业研究院重点科研项目补充基金等项目资助。相关成果的论文 “Identification of ‘Bathed’ Chinese Mitten Crabs (Eriocheir sinensis) Using Geometric Morph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Carapace” 已发表在国际渔业科学及水生生物科学专业期刊《Fishes》(JCR二区,原文链接:https://www.mdpi.com/2410-3888/9/1/6)上。渔业微化学实验室硕士研究生徐依茜为第一作者,刘洪波副研究员、杨健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渔业微化学实验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