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 繁体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正文
科研进展

中心三项成果通过农业部鉴定

日期:2009-12-30 00:00      作者:     来源:     字体大小 [ ]

   

12月28日,农业部科教司组织专家召开会议,对我中心完成的“翘嘴红鲌优质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及相关糖代谢酶代谢机理研究”、“水生动物应激机理及调控研究”和“青虾优良品系的规模化繁育和产业化示范”三项成果进行了鉴定。鉴定委员会由来自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珠江水产研究所、东海水产研究所、南京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江南大学、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和江苏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等机构的专家组成。受部科教司委托,院成果与推广处潘咏平处长主持了鉴定会,中心戈贤平副主任、科研处及课题组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翘嘴红鲌优质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及相关糖代谢酶代谢机理研究”建立了池塘养殖水体生物修复技术,研发了改善养殖水体水质的有益复合微生物制剂,筛选出提高翘嘴红鲌免疫、抗氧化力以及抗高温应激能力的中草药复合制剂,分离克隆了翘嘴红鲌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酶以及热应激蛋白基因,确定了日粮中最适碳水化合物需求量,为翘嘴红鲌的环保型饲料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建立了翘嘴红鲌优质高效生态养殖示范区2.2万亩,新增产值5300万元、利税1590万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水生动物应激机理及调控研究”通过高温、病原菌感染等应激诱导,首次获得了团头鲂热应激蛋白70家族中两种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首次报道了高温、低温、高密度应激对建鲤、团头鲂血液皮质醇、血糖、溶菌等以及肝脏 HSP70基因表达的影响,报道了鳗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对罗氏沼虾和团头鲂血液生化、应激、抗氧化及免疫、皮质醇、血糖以及肝脏 HSP70基因表达的影响;报道了大黄蒽醌提取物等中草药以及与维生素配伍对提高建鲤、团头鲂和罗氏沼虾免疫能力与抗氧化能力,以及对高温、高密度、病原菌等抗应激反应能力的作用,为水生动物应激与调控的生产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青虾优良品系的规模化繁育和产业化示范”首次建立了青虾种间杂交、种内杂交、脱卵和离体孵化等育种核心技术;通过核心技术与配套技术的集成组装,建立了青虾优良品系产业化技术体系。培育的杂交青虾“太湖1号” 通过全国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登记号:GS-02-002-2008)。该新品种是第一个人工培育的淡水虾蟹类新品种,养殖试验表明其生长速度提高30%以上,亩产量提高25%左右。项目实施期间,累计繁育青虾优良品系(品种)虾苗127.5亿尾;示范养殖及推广78.1万亩,其中单养22.8万亩,套养55.2万亩;新增产值累计2.70亿元,新增利润2.03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鉴定委员会听取了项目组的工作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认为三个项目提供的技术资料齐全,研发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一致同意通过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