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 繁体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正文
科研进展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助推广西罗非鱼恢复生产

日期:2008-07-15 00:00      作者:     来源:     字体大小 [ ]

—淡水中心向广西赠送罗非鱼良种暨科技咨询活动

7月3日,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携手广西水产研究所在南宁共同举办“向广西低温雨雪冰冻灾区赠送罗非鱼良种暨科技咨询”活动,水科院张显良副院长、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卢兆发副局长、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徐跑主任等参加了活动。活动现场,淡水中心向广西罗非鱼国家级良种场和广西水产所赠送了“夏奥1号”罗非鱼良种亲本2000余组,广西水产所向受灾渔民赠送罗非鱼苗种100万尾;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罗非鱼大规格鱼种规模化培育与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首席专家杨弘研究员、农业部科技入户邴旭文研究员向养殖户代表赠送了技术手册,并现场进行技术咨询服务。随后,杨弘研究员等罗非鱼行业专项的有关专家深入南宁那马、北海合浦等地现场考察和技术指导养殖户开展灾后养殖生产。
今年年初,我国南方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广西水产养殖业特别是罗非鱼产业造成了沉重打击,全区有近10万吨的罗非鱼冻死,罗非鱼亲鱼和鱼种大量损失,灾后恢复生产面临的任务重、难度大。在这次抗寒救灾中,我院淡水中心、珠江所、南海所和广西水产所等多家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罗非鱼大规格鱼种规模化培育与生态养殖技术研究”项目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灾情发生后,淡水中心、珠江所、南海所等单位便迅速做出反应,行业专项首席专家杨弘研究员紧急召集项目组成员,赶赴广东、广西灾区进行调研和会商,及时提出了一整套罗非鱼恢复生产技术措施,为农业部和地方部署罗非鱼救灾复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灾后,为了深入做好罗非鱼产业重建的技术支撑工作,淡水中心还积极响应农业部和院里的号召,发挥在罗非鱼育种、扩繁和健康养殖领域的技术优势,把中心在广西的科研基地办成灾后重建和生产恢复的示范基地,把科研项目联系点作为灾后重建的示范点,并利用行业专项首席专家的带动作用持续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建立了罗非鱼救灾复产的长效机制,有力地支援了广西罗非鱼尽快恢复生产。
 
■链接 
   作为产业部门所属的研究所,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在罗非鱼研究和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夏德全院士为首的科研团队突破了全雄罗非鱼大规模育种技术,培育出了“夏奥1号”罗非鱼,使雄性化罗非鱼养殖迅速成为南方地区渔业的支柱产业之一。2000年以来,淡水中心在广西成功实施了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优质罗非鱼雄性化养殖及加工出口关键技术示范”,为广西近几年罗非鱼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2007年广西罗非鱼养殖面积、产量和产值从1999年跨越计划实施之前的9.5万亩(混养为主)、3万多吨和1.2亿元,发展至32.78万亩(主养为主)、21万吨和12亿元,出口创汇达1亿多美元,位居全国第二位。目前,罗非鱼出口量、出口额和年均增长速度均居广西农业产品出口第一,其产业对全区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8年1月,由国家财政部资助1700多万元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罗非鱼大规格鱼种规模化培育与生态养殖技术研究”项目在广西南宁正式启动。项目由淡水中心牵头,杨弘研究员担任首席科学家,联合了上海水产大学、中山大学、南海水产研究所、珠江水产研究所、广西水产研究所、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渔业产品认证分中心、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广东罗非鱼良种场、茂名三高良种繁殖基地、南宁百洋食品有限公司、中山食品水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产、学、研、管”联合体,开展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研究及示范。该项目的实施,必将有助于拓展罗非鱼产业的发展空间,促进罗非鱼产业整体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升,加快构建标准化、规范化的产业技术体系,保证罗非鱼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