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渔业环境保护研究团队对养殖池塘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对一些生物、非生物因素的响应方面进行的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Variations in bacterioplankton communities in aquaculture pond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during the peak period of culture”在线发表在Top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实时影响因子5.714)上,第一作者为范立民副研究员,通讯作者为陈家长研究员。全文网址:https://doi.org/10.1016/j.envpol.2019.113656。
该研究在养殖高峰期,对来自不同养殖品种池塘、不同水层的样品进行了分析,从细菌群落组成、β多样性等方面出发,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探索了淡水养殖池塘系统浮游细菌群落的影响因素。对包括养殖品种、混养品种、水草情况在内的生物因素,包括饵料类型、水质理化指标在内的非生物因素。研究表明,不同养殖品种之间的生物性差异是造成水中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水质理化因子中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和总氮的组合和浮游细菌的β多样性之间关系密切,其中高锰酸盐指数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藻-菌共生关系在养殖高峰期淡水池塘水体物质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渔业水域环境微生物学研究是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渔业环境保护研究团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研究团队在江河、湖泊、养殖池塘等渔业水域中的微生物群落时空分布、影响因素方面进行了持续不断的研究。此次研究既是对养殖高峰期水中细菌群落特征研究的重要补充,又是对潜在养殖尾水微生物学特征研究的全新描述。
图:养殖池塘浮游细菌群落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图及环境解释
(渔业环境保护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