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徐钢春研究员等发明的“一种野生缅甸鲥人工授精及受精卵孵化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201910838214.9。
缅甸鲥(Tenualosa ilisha),隶属鲱形目鲱科鲥属,形秀而扁,微似鲂而长,色白如银,由海入江产卵繁殖,应时而来,是一种溯河产卵洄游性鱼类。它同绝迹二十多年的中国鲥(Tenualosa reevesii)外形相近、肉质相媲美,是仅存的鲥属洄游性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在长江鲥鱼濒临灭绝的情况下,每年约5000吨的野生缅甸鲥通过云南临沧清水河口岸进入国内销往全国各大城市。针对市场上的缅甸鲥主要来自于自然界的野生捕捞,无人工饲养的缅甸鲥问世,野生缅甸鲥资源急剧下降,且近年来缅甸、孟加拉等国开展野生缅甸鲥鱼的人工授精和野生鱼苗试养以失败告终等问题,从保护缅甸鲥的种质资源、野外捕捞、人工授精、精液保存、鱼苗暂养、受精卵孵化等角度,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生缅甸鲥人工授精及受精卵孵化的方法,所述应用技术包括性成熟野生鲥鱼的捕获暂养、人工授精、受精卵运输孵化技术等。该发明提供的方法首次成功开展了缅甸鲥的人工授精和野生鱼苗试养,填补了该项领域的空白,克服了缅甸鲥捕捞难、存活难的问题,有利于进行缅甸鲥的大规模育种培育。
(水产养殖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