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 繁体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概况 > 机构设置 > 科研体系 > 正文
科研体系

水生生物资源研究室

水生生物资源研究室在职科研人员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人,项目聘用科研人员15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1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共5人,与多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依托研究室建设有“农业农村部长江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农村部长江下游渔业资源监测站”等研究平台和公益性服务平台。

研究室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内陆水生生物资源评估与保护、水生生态评价与修复、大水面生态增殖、渔业水域规划利用、渔业“3S”信息技术等。近年来,研究室先后承担了农业农村部财政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 (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初步建立了具有丘陵和平原地区特色的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及其生态系统调控的理论体系,为渔业资源增殖容量与生态风险评估奠定了基础;综合利用生态学、资源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系统开展了我国内陆水域尤其是长江中下游流域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为我国内陆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利用渔业资源调查评估积累的本底资料,结合保护生物学和恢复生态学等理论基础,持续开展了涉水工程对水生生态的影响评价及生态修复工作,尤其是承担了长江三峡工程、深水航道工程以及引江济淮工程等国家重大涉水工程的水生生态评价专题,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重点研究方向和目标:

1.内陆水域水生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估。立足现有工作基础,依托农业部财政专项的基础性项目以及具有典型性和重大示范推广作用的其他科研项目,对内陆水域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物种(主要经济物种、洄游性物种以及珍稀濒危物种等),通过基础生物学、行为学、能量生态学、水声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调查重要物种产卵场及栖息生境,摸清生活史特征;深入开展种群生态学研究,从年龄结构、遗传结构、性别结构、营养结构等方向探讨引起种群数量变动的内生因素。通过资源调查评估及水生生物学基础、种群动力学与资源补充机制、资源增殖理论与生态安全等研究,掌握资源现状,为科学管理、保护资源提供基础资料。

2.内陆水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系统收集、整理、护存内陆水域重要水生生物资源,多学科结合深入研究珍稀濒危物种的个体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根据资源监测与评估结果,阐述其资源演变机制并提出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同时积极开展珍稀濒危物种的保育研究工作,建立适合于种群恢复的亲本培育、苗种培育、放流工程等技术,进而增强我国内陆水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能力,提高资源保护的管理和技术支撑水平,逐步建立并形成完善、科学、规范的内陆水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体系,为今后全面开展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3.渔业生态影响评价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涉水工程影响区域重要生物的分布、变动特征,结合重要生物资源及相应环境的时空尺度及微尺度的变化,评价生物多样性及重要生物类群受工程建设胁迫的性质、程度,研究生态补偿对策并对效果进行长期跟踪评估,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从而减少涉水工程对渔业生态的破坏程度,降低生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