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 繁体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概况 > 机构设置 > 科研体系 > 正文
科研体系

生物技术研究室

生物技术研究室现有科研人员14名,其中研究员2名,副研究员5名,硕士生导师2名,博士5名。研究方向涵盖鱼类遗传育种、繁殖生物学、生物技术、养殖技术、病害防治、营养饲料等领域。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科研项目40余项,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等科技奖励7项;培育水产养殖新品种—“夏奥1号”奥利亚罗非鱼;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4本;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布水产行业标准1项。依托研究室建有国家罗非鱼遗传与育种中心,配置有激光共聚焦、流式细胞仪、自动化工作站、显微注射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等仪器设备。

主要研究方向:

罗非鱼良种选育研究与示范推广。围绕生长、雄性率、耐盐等重要生产经济性状,开展现有罗非鱼品种(吉富罗非鱼、奥尼罗非鱼)的选育与生产效果评估;开展罗非鱼抗逆、抗病性状的评价与优异品系筛选;利用国家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的平台,在综合试验站开展良种推广和示范工作。

罗非鱼保种育种中新技术的应用。完善结合家系选育、群体选育、数量统计、遗传标记等的育种技术平台;开展在线水质监测技术、节能型越冬保种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研究,提升罗非鱼保种育种技术水平。

鱼类种质资源评估与挖掘。采用形态学测定、生理生化指标、分子标记(微卫星、RAPD、线粒体DNA等)等方法,对现有保存的罗非鱼及其他鱼类群体开展种质评估,深度挖掘群体育种潜力,为选育研究积累数据。

鱼类重要性状相关基因筛选、克隆与功能研究。筛选与性别、生殖、生长、抗病、抗逆等相关的功能基因,研究候选基因的功能及其表达调控机制,阐明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基础,为良种培育、病害防治、生殖调控、苗种培育及水产养殖等提供理论基础和基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