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信息 >> 渔院新闻 >> 正文

渔院新闻

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举办第十四期“钟山讲堂”:聚焦渔业发展,共话科研成果与创新

信息来源:发布日期: 2024-11-16 14:24浏览次数:

2024年11月11日至12日,第十四期“钟山讲堂—青年学者专题报告”在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成功举办,本次讲堂汇聚了渔业领域的多位专家,分别从水产育种、长江鱼类资源研究、环棱螺养殖,水产品安全等方面进行了汇报,为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科研成果与创新思路,促进学术交流与经验分享。

唐永凯研究员在报告中深入阐述了生物育种在水产种业中的应用。育种作为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关键技术,在水产领域有着重要意义。传统育种方法如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等已取得一定成果,而生物育种则借助现代生物技术带来了新的突破。基因工程可突破物种障碍,实现远缘杂交,创造全新遗传组合;基因编辑能精确修饰目标基因,提高育种效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组选择等技术也在加快遗传改良速度。唐永凯博士还介绍了多种水产动物的育种目标性状研究,以及转基因和基因编辑技术在水产育种中的应用实例,如转基因三文鱼的成功研发。同时,他强调了我国在 GMO 生物安全评价方面的严格体系,确保相关技术的安全应用。

方弟安研究员详细汇报了长江十年禁渔政策下,长江下游鱼类早期资源的研究情况。长江作为我国重要的水生生物资源宝库,实施十年禁渔对渔业资源养护意义重大。研究团队通过多种调查方式,对长江下游多个江段进行了长期监测,包括湖口、安庆、南京、泰州和南通等地。研究发现,各江段鱼类早期资源呈现出不同特点,如安庆江段的贝氏䱗为优势种,且鱼类繁殖规模在禁捕初期有所增大;南京江段鱼类多样性呈上升趋势;泰州江段以淡水定居型鱼类为主等。此外,研究团队还通过对仔稚鱼的研究,推算出湖口江段四大家鱼产卵场的位置变化和产卵规模,以及南通江段长江刀鲚的潜在产卵场生境特征,为鱼类资源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金武副研究员围绕环棱螺的选择育种及产业应用展开报告。随着河蟹养殖对螺蛳需求的增加以及螺蛳资源的减少,环棱螺的养殖备受关注。金武博士首先介绍了环棱螺的基础生物学特性,包括其生长阶段、繁殖方式、栖息环境、食性等。在净水原理方面,环棱螺可通过多种方式改善水质,但需与沉水植物协同作用以实现更好效果。其养殖模式多样,如传统放养、室内小规模主养、池塘主养、山塘水库放养、尾水净化区净水和稻田养殖等,不同模式各有特点。此外,报告还提及了环棱螺的销售分级标准、雌雄鉴别方法、常见疾病及敌害防治措施,以及 “蠡湖 1 号” 新品种的推广情况,展示了环棱螺产业应用的广阔前景。

宋超研究员对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管理措施进行了全面分析。我国水产品质量总体稳定,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在养殖环节,部分养殖户存在不规范用药行为,导致药物残留问题。例如,恩诺沙星在水产品中残留量超标现象时有发生,不同品种的水产动物对恩诺沙星的休药期存在差异,但现行规定的休药期在部分情况下无法准确指导生产。宋超博士建议加快制定药物残留休药期制定指导原则,科学开展残留消除研究,系统评估药物风险,适时修订休药期,以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同时,他还强调了加强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监管、完善监管体系和开展专项执法整治活动的重要性。

本次钟山讲堂的成功举办,为渔业领域的科研人员、从业者和研究生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不同研究方向之间的融合与创新,对丰富学院渔业的学术交流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